新闻中心
会议背景:行业整顿与自我革新
近年来,中国足球行业处于深度改革与整顿期,一系列赛场内外的问题暴露出部分球员在职业素养、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方面的缺失,中国足协于2024年底集中通报了七起涉及不同俱乐部球员的违规案例,包括赛场暴力、赌球、饮酒违纪、社交媒体不当言论、年龄造假、消极比赛及侵犯他人权益等行为,涉及中超、中甲及青年赛事,这些案例不仅对球员个人职业生涯造成毁灭性打击,更对俱乐部声誉、联赛形象及足球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。
成都蓉城俱乐部管理层认为,在当前足球行业重塑公信力的关键阶段,主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响应足协要求,更是俱乐部长期发展的内在需要,俱乐部董事长在会议开场发言中强调:“足球不仅是竞技运动,更是社会公共产品,球员的言行举止关系着城市形象、青少年价值取向和中国足球的未来,我们必须以案为鉴,筑牢思想防线。”
七起案例深度剖析:从具体事件到本质问题
会议重点围绕足协通报的七起案例展开深度分析,俱乐部法务总监、纪律委员会主任分别从法律、行业规则和道德伦理三个层面进行了逐案解读:
某球员参与赌球及操纵比赛 该球员因在低级联赛中下注并操纵比赛结果,被终身禁赛并面临刑事追责,会议指出,赌球是足球运动的“癌症”,不仅违背体育精神,更涉嫌违法犯罪,俱乐部要求全体球员签署《反赌球承诺书》,并建立内部举报机制。
赛后冲突与暴力行为 一名球员因赛后围攻裁判并发生肢体冲突,被禁赛12场,分析强调,情绪管理是职业球员的基本素养,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会损害团队利益和联赛形象。
年龄造假与身份欺诈 某青年队球员为参加低年龄段赛事篡改出生证明,最终导致团队成绩取消,会议重申了诚信参赛的重要性,并表示俱乐部将加强青训球员身份审核。
集训期间饮酒违纪 国字号球员在集训期间外出饮酒并夜不归宿,被国家队除名,俱乐部明确表示,将严格执行宵禁和饮食管理制度,对违反队规者“零容忍”。
社交媒体发布不当言论 球员因在个人账号上发表歧视性言论,引发重大舆论危机,会议提醒球员,作为公众人物,线上线下均需注意言行,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
消极比赛与态度懈怠 某球员因在关键比赛中消极跑动,被俱乐部内部处罚并公开批评,分析指出,职业态度是球员的基本要求,缺乏敬业精神不仅损害球队,更是对球迷的背叛。
场外暴力与法律纠纷 球员因私人纠纷殴打他人被警方拘留,俱乐部立即解除合同,会议强调,法律是底线中的底线,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导致职业生涯终结。
俱乐部新规:从预防到问责的全链条管理
为进一步防范类似问题,成都蓉城在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:
- 强化制度建设:修订《球员行为规范手册》,明确十项禁止性行为及相应处罚细则,包括禁赛、罚款、合同解除等。
- 教育常态化:每月开展一次职业素养培训,邀请法律专家、体育学者、心理教练和退役名宿进行专题讲座。
- 建立监督机制:成立由球员代表、教练组和俱乐部管理层共同组成的纪律委员会,实时监督球员场内外行为。
- 心理与法律支持:为球员提供定期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顾问支持,帮助其应对压力和处理纠纷。
- 荣誉与问责并行:设立“职业精神奖”,对表现优异的球员给予公开表彰;同时对违规行为坚决追责,绝不姑息。
球员反响:从震撼反思到郑重承诺
会议结束后,多名球员接受了内部采访,队长表示:“这些案例让人震撼,也提醒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,职业球员不仅要有技术,更要有职业精神和人品。”年轻球员也坦言:“以前觉得只要踢好球就行,现在明白了场外自律同样重要。”
全体球员在会议最后签署了《职业行为承诺书》,承诺遵守规则、尊重对手、爱护荣誉、远离违规行为,主教练在总结中表示:“技术可以训练,但人品和职业态度决定了一个球员能走多远,这次会议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”
行业启示:成都蓉城的示范意义
成都蓉城此次高规格、严要求的宣贯会,在中国足球行业内具有示范意义,它表明,俱乐部不仅关注比赛成绩,更注重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和足球文化的健康塑造,在足球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,此类主动作为有助于提升联赛整体形象,重建球迷信任,也为其他俱乐部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经验。
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肯定:“成都蓉城俱乐部的做法体现了责任和担当,我们希望更多俱乐部能主动加强球员教育,共同维护足球行业的健康发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