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案例
分类

中国足球青训新思考,昔日与东帝汶不相上下,如今路在何方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一场关于中国足球青训的深度对话悄然引发行业反思,那段与东帝汶国少“不相上下”的历史比较,正成为衡量中国足球青训进展的一把标尺。

“中国足球小将曾经和东帝汶国少不相上下。”著名足球评论人董路近期在讨论中国足球青训时提到的这个对比,引发了足球界的广泛讨论。

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力对比,更是对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一次深刻拷问,在亚洲足坛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,中国足球的青训成果究竟处于什么位置?

中国足球青训新思考,昔日与东帝汶不相上下,如今路在何方?


01 历史对照:与东帝汶的遭遇战

东帝汶,这个2002年才正式独立的国家,人口仅132万,足球基础设施匮乏,就是这样一个国家,其青少年队伍曾与中国队实力相当。

2017年亚洲U16锦标赛预选赛,中国U16队虽以5-0战胜东帝汶,但场面并不占绝对优势,此前2013年亚少赛预选赛,中国国少队甚至仅以1-0小胜东帝汶。

这些比赛结果背后反映的是亚洲足球格局的变化,传统足球弱国正在迅速崛起,而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却进展缓慢。

02 青训现状:投入与产出的失衡

近年来,中国足球在青训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多,据中国足协发布的数据,目前全国已有近百座城市开设了青训中心,注册青少年球员人数持续增长。

与投入形成对比的是产出效率的不足,2022年亚洲U17锦标赛,中国国少队止步小组赛,未能获得2023年U17世界杯参赛资格,这是中国足球连续第八次无缘世少赛。

足球专家张玉强指出:“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训练场地和资金,而是高水平的青训教练和科学的训练体系,很多基层教练仍然沿用着二十年前的训练方法。”

03 亚洲格局:对手们的飞速进步

当我们停滞不前时,亚洲其他国家的青训正在发生质的飞跃。

越南足球的崛起就是最好例证,通过建立PVF足球学院并与阿森纳等欧洲俱乐部合作,越南已连续两届进入U16亚洲杯八强,2018年,越南U23队甚至夺得亚洲U23锦标赛亚军。

柬埔寨、菲律宾等传统弱旅也通过归化政策和青训改革迅速提升实力,东帝汶则通过巴西归化球员和国内青训双轨并行,在青少年赛事中频频制造惊喜。

亚洲足球正在经历一场“青训革命”,而中国足球在这场比赛中有掉队的风险。

04 董路与中国足球小将的实践

董路发起的“中国足球小将”项目,作为民间青训的一种探索,试图打破传统青训模式的局限。

该项目通过全国选拔组建队伍,每年赴欧洲与当地顶级青训球队交手,2018年,中国足球小将队曾战胜多特蒙德、利物浦等豪门青训队,引发广泛关注。

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集中优质资源,让最有天赋的孩子获得高水平比赛机会,但同时也面临着可持续性、普及面窄等质疑。

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评价:“民间青训项目是对现有体系的有益补充,但中国足球的真正崛起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。”

05 成功案例:日韩青训的体系化之路

邻国日本和韩国的青训体系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参考。

中国足球青训新思考,昔日与东帝汶不相上下,如今路在何方?

日本足球建立了全国统一风格的青训体系,从U12到U15各年龄段都有全国联赛,每年比赛场次超过50场,J联赛俱乐部必须建立U12、U15、U18三级梯队。

韩国则采用了校园足球与职业俱乐部青训并行的双轨制,全国中小学足球联赛体系极为完善,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了大量比赛机会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日韩两国都非常注重青训教练的培养,日本足协注册的C级及以上教练人数是中国的十倍以上。

06 前路何在:中国青训的破局点

改变现状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,提高青训教练水平是当务之急,中国足协已经开始行动,每年组织多次各级教练培训,但覆盖面和深度仍需加强。

比赛数量和质量需要提升,目前中国青少年球队每年比赛数量不足欧洲同年龄段球队的一半,建立区域性、全国性的联赛体系至关重要。

需要建立统一的青训哲学和技术风格,从国家队到基层青训,应该有一套统一的技战术理念和选材标准,这样才能形成合力。

处理好学业与训练的关系是关键,体教融合是扩大足球人口基数的必由之路,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更深层次的协作。


2023年10月,中国U15国少队在东亚足联U15锦标赛中夺冠,决赛点球大战击败日本队,这场胜利虽不能说明一切,但至少证明了中国足球青训仍有希望。

新一代足球少年正在成长,他们的脚步不再局限于国内赛场,而是走向欧洲、南美,在更高水平的竞技环境中磨练技术、开拓视野。

青训是一场马拉松,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实现崛起,不再需要与东帝汶等队比较,而是要与日韩澳伊一较高下。

搜索